背景:
阅读新闻

一 叶 知 秋——研究员没评上

[日期:2009-04-18] 来源:文物总店  作者:李伟纲 [字体: ]

 

     

 

——研究员没评上       090416-18

 

16号当天传来消息,本人参加09年文物博物馆专业副研究员晋升研究员评审未过。证实了我参加答辩时的一丝预感。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前段在和朋友聊天中,论及此事,我还是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理念。但真正出现这个结果,我还是有稍许的郁闷。毕竟专门从事这个工作有25年了。

从根本上看,凡人六根难尽。当然,继续历练,内修是肯定的。道上的事,懒的掺和。谢谢领导的安慰,同仁的问候。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自己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大。

大专的正规学历,96年先考过英文,再评上副研究员时,就答辩过。这次也知道要答辩,但这次和十几年前不同,离所谓的正规军,我已有10年的疏远了,完全不知道方向。“空降兵”的要求,“武警”的做派,没有隔行,咋会隔山呢?不郁闷,晕一下才怪。

考古学方向、博物馆学方向,我已有10年渐行渐远了;是青铜、陶器、瓷器、玉器、法书、绘画、碑帖。。。;还是瀚的万古传书是流传有序的“珍宝”,还是现在和我相对靠谱的古玩“家珍”;是器物定级,厘清价值,还是辨析真伪,说票子值几何?是文化产业方向说银子——创意、策划、营销、产品、利润;还是象牙之塔——说学术、文章、著作、等级、评奖、获奖、门槛;还是学术。。。。。。,牛吃南瓜,确实考匠人。有点牛。

如今,我又想起1980年代初,我还是一张白纸时,问一个叫谢韬的自贡人,(现在玩古董了,应叫高人)什么叫精通英文。他说,娃儿,哪个能看懂《中国日报》英文版全部标题和导语,哪个就可以“提劲”了。很多,很多年,慢慢,慢慢的,我懂得了这个可以举一反三,看似简单的道理。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可以同台,鱼和熊就不能一锅?一叶知秋,这是不是我、徉或我们、我们的行业,在文博口边缘化的一滴水?我不敢讲。想一想还是可以的。水平确实需要评,因为国家要出银子,而我现在处的行业,与文博口评职称的玉律和实际操控确实有差距和差异。但,“玉律”必须遵守,“革命”尚未成功,要按“玉律”努力。

幸灾乐祸,兔死狸悲,都有道理,公婆都有理。咋看都行。

还有五、六年退休,能晋升研究员也许名利又双收;

退休后晋升研究员,拿不到国家的利,“小名头”加个级;

好拳怕乱拳抡,学做绿林好汉,谓不可,中国文化这个行业,“怪才”可不少;社会上的真金白银与秤杆,和官方的当然有差别,但这和太极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对。这难道不是“猫论”的重要社会基础吗?这难道不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掂量的吗?

友人早年就叫我投奔可收留我的专业去评,也许早就奏效。我觉得酸酸的,为什么要这样?我真是堂吉诃德吗?有点迂?有点瓜?有点固执?也许该改改。

我确实该好好想想,做个凡人,应该怎样更厚道,活得更充实。然,老老实事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爱屋及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