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清乾隆款马蹄斗彩碗(对)
2009/03/08


翰雅小拍起拍价14万。
斗彩是明成化瓷器最主要的成就。也有观点认为,它的创烧可追朔到明宣德时期。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天子罐等极品,多是官窑器中的稀世珍宝。价格不菲,动辙上百万到几百万。一般市面上,开门货是很少见的。市面上所见上述器物多为清代斗彩,上品不多,难及前朝。一般的收藏者不碰为好。
这对清乾隆款斗彩碗有如下特征:
(1)、造型较为少见
成化斗彩除个别大件和少数大碗及印盒外,多数是直径7——8cm的小件。有清一代的典型五彩碗中,这类造型也是少见的。我认为,从此器似马蹄造型看,作为实用饮食器,当主要是用来盛汤或粥、奶、奶茶、米酒、果酒之类。雍乾时,主要适用区域是北方或与八旗系关系从密的人群(王公权贵)。
此对斗彩碗,浅足,胎较薄,外饰较细而光滑,内饰上看,胎略粗,釉稍差,但不糙。白胎当是中规中举之作,上沿直径14cm多。从造型规制上看,虽少见但也开门。古玩以稀、以怪,为贵,为奇货可居。刁钻的收藏者会对其另眼细看。
(2)、款式甄别
此对斗彩碗为乾隆之作无大惑。然题款值得一究。据冯先铭先生研究,凡大清的“清”字,作“淸”的款,应是康熙末至雍正初的书写体。这对斗彩碗的题款,与冯先铭先生的权威意见大体吻合。雍正一朝只有13年,因此,这对清乾隆款斗彩碗,就有了清乾隆早期作品的理由。这个说法若成立,此对斗彩碗,就有了又当别论的价值空间。对真正的收藏者来说,收为馕中之物后,玩味的方向之一,是品鉴其是标准的“官窑”?还是“官搭民烧”?是“官古器”?还是“假官估器”“上古器”。总之,在这些细瓷里,细分深究,体味当年景德镇无数优秀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就兴之所然,趣之所在了。
(3)、色彩与纹饰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明代斗彩也可归入其泛指的青花五彩中。清代釉上彩颇多创新,极为丰富。以彩瓷概念可概民间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素三彩等。从总体上增加了瓷器的美观。康熙斗彩仍有明代遗风,婴戏、团花、龙凤的纹饰往往布满全器。以金为着色剂的所谓“洋红” 盛行。雍正斗彩与粉彩以花鸟为主,趋于明成化清逸淡雅的风格。乾隆以后斗彩虽仍盛形,图案更多团彩,然已无特殊创制。
此对斗彩碗上团花的点红,每团花有三小点,全器共15点,甚少,为矾红。从发色看,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都把握的较好。从非“洋红” 而矾红甚少看,烧制色彩趋传统保守。从整器看,团花纹饰,密而有疏,纹式布局和色彩配合趋于淡雅,清乾隆早期作品的理由也可成立。
综上,此对乾隆款马蹄斗彩碗,造型较为少见;款式可辩;色彩与纹饰有据可依;为清乾隆早期作品的可能性大。若收藏,则有较多的把玩探究空间;若投机,则宜往有龙之潭投食,有虎之山下饵。是以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