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 羊 补 牢
最近中国和美国历经11年的谈判和工作,签署了限制进口中国文物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今后两国博物馆都不能进口从公元前7.5万年到公元18世纪中叶 ,被法律认定的(限制范围涵盖中国全境的中国文物)赃物。美国限制进口中国清乾隆中期以前文物有了双边的法律依据。而这之后到1911年之间的国宝仍需中国自己严加看管。
一个世纪一来,美国经济发达,财力强大,其国内收藏市场非常繁荣,收藏家和博物馆数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中国文物走私目的地大国。中国文物一直是美国买家追捧的“明星”。据估计,从中国流出的近半数文物最终都落到了美国藏家手中。在许多著名的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是主力支撑。
《备忘录》的签署将有力地打击中国流失文物在美国的买卖,甚至基本斩断这条销售链。
按照《备忘录》,美国海关将对照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中国文物限制进口的清单,对无合法入境手续的文物,当即没收上交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则将文物返还中国。这种主动返还,使中国对流失文物的追索进入一种常态的法律程序。
《备忘录》在要求美国政府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也对中国政府有明确的要求。 鉴于中国的博物馆曾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非法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备忘录》在限制中国文物进入美国的同时,也要求两国的博物馆都不能购买赃物。
虽然博物馆是善意购买,但在客观上成为文物犯罪的诱因。
有需求才有供给,买方市场规范了,非法的卖家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此外,中国政府还要承担“制止盗劫或偷窃于内地的文物流入港澳特区”的职责。由于内地的法律不适用于港澳地区,所以,防止文物进入港澳并进而流失海外彻底截断文物走私的暗流,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我认为,我们要注意中美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备忘录,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一两年内,过去只能在国外才能看到、了解到的文物及交易将在国内显现;
(2)、金融风暴的影响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好的一面,是把虚高炒作的泡沫挤掉了很多。今后买家、收藏家出手会更谨慎,但面对回流的开门好货,许多人是愿意打开钱匣子的;
(3)、要加强与过去沿海出货地区的的联系,在规辟司法风险的前提下,要有“吃货”的准备;
(4)要加强与潜在的买家、收藏家的联谊,注意软势力的张扬,自身品牌的效应,诚信经营,开拓“出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