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内容实在颇具实战操作价值。
探索电影院良性的投入产出模式之八大关系
一、组建一支优秀的经营团队比建设一个优秀的影院更重要
精英团队:总经理、财务经理、放映经理
A、冲劲:勤学敬业、志在必得;
B、热情:满腔热情地接待顾客、满腔热情做好国产影片、满腔热情地对待员工……满腔热情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C、品质:一切工作均应成为“精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
二、宣传影院比宣传影片更重要
1) 宣传影片是手段,宣传影院是目的;
2) 宣传影片的得益是暂时的;
3) 宣传影院的得益是长久的。
三、观众人次比票房收入更重要
1) 价格是最直接得竞争手段,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成也票价、败也票价,票价高就没有观众,票价低就收不回投资,因此必须适时地、辨证地处理票价竞争手段。
A、低价是手段(入市竞争)、高价是目的(适度的票价,以获取比同行业更高的价格利润);
B、门售票价是一个电影院得“身价”与“脸面”,会员价格和团体票价是竞争手段;
C、时间差票价和影片差票价是增加观众的最重要手段。时间差(影片差)的时候以降低票价(增加观众)来增加利润;时间好(影片好)的时候以提高票价来增加利润。
2)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是人气
电影院要高效益,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观众观看电影的习惯和兴趣,这是一个地区作为“行业”领跑者(制定行业规矩、扩大市场)的主要职责。
四、观众票房比卖品收入更重要
1)没有观众就没有卖品顾客;
2)卖品部的利润要基本能够支付电影院员工工资和水电费,这是一个成功的电影院的主要商业模式。 五、国产影片比进口影片更重要
1) 在我国国产影片的数量和质量永远是和进口影片挂钩的
最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文《关于进一步完善国产影片发行放映的考核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里面明确:院线公司年度发行放映国产新片低于60部(其中电影局推荐影片低于30部),年度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低于本单位年度总票房的45%,则下一年度减少一部进口分帐影片。电影院年度放映国产新片低于60部(其中推荐影片低于20部),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低于本影院年度总票房的45%。则不享受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优惠政策。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国产片的营销策略上很大功夫。
2) 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产业是否发达(领先)的主要标 准就是你的本土文化产品是不是更受欢迎
目前国内的文化产业到处充斥着“舶来品”,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略显疲惫,要真正做好文化产业就离不开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支持,韩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3) 要做大电影产业的前提条件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市场,特别是国产影片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
六、客户维护比店头销售更重要
1)客户维护就是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过程
客户维护就是将观众相对固定住;
客户维护就是能不能将相对固定的观众不断扩大;
客户维护就是努力增加这部分观众的看电影的频率;
客户维护贯穿与整个电影院工作质量的每一个环节(票房、迎宾、服务、卫生、放映)
2)客户维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会员俱乐部作为工作的重点、每月定期对会员进行维护
影城指派专人进行会员的统计、分析、会员的拓展与维护
定期对会员活动进行策划与维护
会员进行分级管理,对金卡、钻石卡客户进行重点维护
VIP厅的专门利用(从售票、检票开始的差别服务)
七、宣传“小片”比宣传“大片”更重要;
1)宣传的重点是“小片”而不是“大片”;
“大片”一般都有人去宣传,国产影片更值得我们去宣传和投入;
2)“大片”拼的是厅数、场次、坐席,“小片”拼的是宣传、策划、推广
相同票房生产力的电影院收入在放映“大片”阶段是难分高低的,主要是“拼”厅数和坐席数,往往平时票房不好的那些传统电影院也能在放映大片时获得好的票房,但在放映“小片”时,往往能区分出一个电影院的宣传策划能力;也就是说一组相同能力的电影院收入差别往往区分在那些“小片”。
八、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1)电影院的不可控制的成本基本上是稳定的
不可控成本一般占电影院收入的58%左右(专资、片租、房租等),而可控成本一般也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员工工资,水电费、空调等等。不管你这一场电影是1个人还是100个人,这部分的成本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只要电影院的收入超过“保本点”,超过收入中的40%左右部分就是利润。超过的越多利润就越多。
2)影院重点要放在吸引未进入影城的观众能进影城观看电影、已经观看过电影的观众能更多次地进入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