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多个省市的工商银行(工行)系统昨一度瘫痪,柜面提款、ATM及网银等服务故障,客户无法取钱。工行总行昨午表示,故障是因计算机系统升级,当日中午各项服务已恢复正常。内地银行近日闹“钱荒”,工行此时发生“故障”,引发热议;另有业内人士担忧因此引发挤提潮,雪上加霜。
上海、北京、浙江、武汉、东北等地网友昨表示,在工行柜枱、ATM和网银无法办理业务;工行卡无法取钱,跨行取款也不行。北京有工行在门口贴出“故障”通知,所有业务办理全部停止。有网友称,刷工行信用卡不成功,但却收到短信通知扣款,担忧蒙受损失。
工行总行当日中午为故障致歉,称“部分地区因计算器系统升级原因造成柜面和电子渠道业务办理缓慢,目前业务办理已经全部恢复正常。”
工行上周五曾通告,昨日零时十分到一时四十分进行系统优化,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银企互联等相关系统服务暂停。
本月以来,反映银行间借贷成本的“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攀高,至上周四创出13.44%的历史新高,引发市场对中国信贷紧缩可能导致银行资金违约、甚至戳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金融风险的担忧。不少银行投入“抢钱大战”,应对“钱荒”。传央行约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内地几大行,建议其借出资金,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作为全国第一大行的工行于此时系统瘫痪,引发猜测纷纭。
有专家分析称,“钱荒”是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钱,而是钱没用对地方。资金过多在金融市场间“空转”套利,透过影子银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
央行今次并无出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表明其无意放宽资金,而是欲纠正结构性问题“治本”,遏制影子借贷,令商业银行信贷回到支持经济增长的方向上来。
多位专家称,央行或继续静观其变,以市场方式应对“钱荒”,预计下月流动资金偏紧的情况会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