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国务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感到很振奋,同时也感到很遗憾。振奋地是国家对电影产业给以如此大关注,可谓新中国建国以来开先河。遗憾地是市场化程度如此高的中国电影市场没有专业的电影产业经济学家,没有一个领导潮流的电影协会出面对电影市场推波助澜,推动电影产业按照市场的规律高速发展,而是国务院亲自出面告诉我们:要加油哟(或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振奋也罢,遗憾也罢,有国务院文件也罢,没有文件也罢,中国电影市场高成长性阶段已经到来是不争事实。谁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谁能分得更多的羹,就看各自企业的手艺了。
因此,作为四川省电影公司这个50年的老牌国有企业来说,重新定位电影院建设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国家发展电影产业政策;调动、借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我所用,将是省电影公司未来能否高速发展的关键。
第一, 重新定位电影院建设战略目标:
09年省电影公司已经先同行之先,在地市级城市布局,并正在收获着两个效益。然而,由于省电影公司在省级城市真正现代意义的电影城并不算多,从营销队伍传来消息,假如除去紫荆电影城系列后,现有太平洋系列电影城团体票销售会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成都市太平洋系列电影院大多不是上规模的现代多厅影城,和王府井、万达等影城相比还是缺乏竞争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公司在成都市场太平洋系列电影城硬件上和别人有着巨大差异,随雨后春笋般的现代多厅电影城的建设,这种差异将越来越大。所以重新定位或调整电影院建设发展战略目标非常必要。
简单说,省公司应该在5年内在成都市场建设10座以下千万年票房的电影城。不少人有疑问,成都电影市场到底有多大。借鉴美国电影市场,2009年100多亿票房,均价7.5(估计)美金,合计13.6亿人次看电影,近几年全国人均年看电影4次。而成都市现有1000万人,如果人均4次,该是4000万人次,平均每个电影院80万人次,意味成都可建设50座王府井、紫荆同类的影院。2010年成都市还不到10座类似影城,可想发展空间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