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观《第一书记》有感

[日期:2010-11-14] 来源:  作者:邓沛 [字体: ]

    近日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是一部描写共产党员无私为村民造福的真实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沈浩——沈浩原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一个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了十八年职位没有升迁,按照世俗的标准,他在公务员圈中,应该算是平庸的。组织派他到安徽省小岗村挂职锻炼,任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六年,就是用生命和热血诠释执政为民理念的六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他从不以一个省派干部的姿态去面对村民,不摆官架子,不说官话,每件事他都身体力行、不辞辛苦。沈浩说:我就是为老百姓服务来的,要努力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沈浩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过。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就像一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野草,经受住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最终实现了为小岗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夙愿。村民们也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为带领村民走上幸福之路的过程中求解难题的胸襟。

   

    看完片子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影片中沈书记在小岗村的住所与他在城里舒适的家对比的画面、那泥泞的土路与笔直的穿越铁路的大道对比的画面,那反复出现的村民红手印的纸张,反反复复在我眼前闪现。我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回想我入党时对党许下的诺言,对党的热爱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骄傲,经过岁月的沧桑,当看到一些共产党员背离了自己的光荣称号,或是侵吞国家财产、或是侵占人民利益、或是违法乱纪,让我感到焦虑、无奈,感觉自己的渺小。我没有像沈书记那样由我做起,这就是差距。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89年春秋。支撑她发展到今天的不正是成千上万个沈浩吗?我佩服沈书记抛家舍业,放弃安逸生活的勇气。现在这个时代,太需要这种勇气了。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应该如何面对,要不要提倡无私奉献呢?邓小平同志说过,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言意之下,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会改变,所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无私奉献应该提倡。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给我们广大党员做出了榜样。什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回答的问题。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还有现在的沈浩,他们替我们全体党员回答了这个问题。那面鲜红的党旗是用七千多万个共产党员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永远捍卫她的尊严。沈浩同志以党的需要为天职,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造福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起到了党员干部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对无私奉献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在当前社会下,要保持社会进步和发展秩序,必然要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牺牲个人利益。因为普通群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党员在关键时刻能否主动舍弃个人利益来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所以,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把握自己的行为取向时,应该更多地将个人表现与现阶段本部门本单位及普通群众的实际要求结合起来,在工作生活行为中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好公众的榜样。


  影片《第一书记》感动了我、提醒了我。我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完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理想。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大众安居乐业、为了民族的尊严,贡献自己全部的人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xcsdp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