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支部学习“七一”讲话专栏(十九)

[日期:2011-08-09] 来源:第五支部  作者:第五支部 [字体: ]

把忧患作为一种执政心态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面对掌声是否头脑清醒,面对成绩能否看到问题,是一个政党先进与否、成熟与否的检测仪

  在建党90周年的辉煌时刻,在给中国共产党打高分的赞誉声中,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充满忧患意识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世情、国情、党情正在深刻变化,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种考验复杂严峻,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更加尖锐。

  中共以忧患意识迎接90华诞,这是海内外诸多媒体当下的普遍印象。如果以忧患为关键词解读90年历史,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的历程更为寓意深远。

  党诞生于民族危亡的苦难岁月,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带领人民浴血奋斗,带着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在开除球籍的危险下开始改革开放,在居安思危中迎来新的世纪,在忧患在心、准备在先中战胜疫病、地震、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勇于从挫折中奋起,善于在忧患中奋进,已经成为我们党最为重要的政治品质之一,也为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未来提供了深刻启示。

  忧患源于责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管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促改革、谋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才会实事求是地看到问题与不足,才会深切反思自身能力素质存在的差距,才会极其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才会高度警惕贪污腐败对人心向背的影响。

  忧患激发动力。多难兴邦,多难励党,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战胜九八洪水到创造汶川奇迹,越是生死抉择,越是搏击风浪,党的政治本色就越是彰显,修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越能大幅提升,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就越能加快。

  今天的中国,发展的奇迹固然令人惊叹,但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交织,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环境、腐败等问题空前凸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看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方见真章。如何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鼓起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断探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检验着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四种考验无所不在,四种危险警钟长鸣,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忧患意识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迫切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把忧患作为一种执政心态,多些问题意识,防止积弊日深;少些盛世心态,理性看待成就;多些群众意识,促进干群融合;少些名利观念,杜绝以权谋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pyyxcs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