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支部学习“七一”讲话专栏(十七)

[日期:2011-08-09] 来源:第五支部  作者:第五支部 [字体: ]

总把群众当亲人

党以民为本,党因民而兴。论及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满怀深情地这样概括:“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群亲情深似海,回望历史,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这段话的丰富内涵。

  孟良崮的枪声似在耳畔断续响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气久久回荡。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渊子崖村誓与敌人一搏到底的悲壮感天动地。

  面对生命垂危的战士,沂蒙妇女明德英决然打碎封建思想枷锁,用乳汁将其救活;为了赢得宝贵的作战时间,李桂芳组织妇女干部跳进冰冷河水中,用瘦弱的肩膀搭起坚实的火线桥。王换于用全部家底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致使三年中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

  按下《沂蒙山小调》的播放键,眼前跃动的是八百里沂蒙一幕幕党为民、民拥党的大情大义。这铭刻着鱼水深情的革命老区,令人深深感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党群同心斩棘的朴实教材又岂止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群众的鱼水亲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代代传承的精神集体

  历史不会忘记,井冈山上走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党的群众路线下了定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石;历史不会忘记,长征路上沿途群众救治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千古佳话;历史不会忘记,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宣誓;历史不会忘记,土地改革的策源地西柏坡,群众迸发出土地回家了的欣喜。

  回首以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立场始终不变,群众路线薪火相传。平型关划破寂静的枪声,天安门前庄严的宣告,南海边奏响高昂的春天旋律,汶川地震的温情呐喊与挺身,共产党人所迈出的每一个有力脚步,都会烙下一个人民至上的深深脚印。在改革攻坚的今天,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愈发成熟与自信。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群众位置,逐渐丢弃了群众观。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向群众学习,不情愿为群众办实事。这些都会导致党员丧失群众基础,淡化党群深情,危害不浅。

  倘若说,党是溪水,群众便是泉眼,泉涌才能长流;党是大树,群众便是土壤,土沃才能根深。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了党同人民的血肉情谊,都应当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0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人民日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pyyxcs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