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支部庆祝建党90周年专栏(第3期)

[日期:2011-06-17] 来源:第五支部  作者:第五支部 [字体: ]

《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 “红色电影为何这样红

               ——透视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的主旋律电影市场化之路

 

集中了20多位影帝影后、100多名一线演员的电影《建党伟业》15日起在全国公映。与2年前《建国大业》上映时的火热场面相仿,《建党伟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再度掀起新一轮红色电影观影热潮。
  继《建党伟业》之后,今年还有《辛亥革命》《钱学森》《秋之白华》等主旋律影片即将上映。影评人士分析,史诗巨制与明星效应的叠加,令观众在银幕前或温习历史或数星星,这种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观影模式,已逐步奠定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之路。
  大业伟业票房趋热
  正在举行一年一度国际电影节的上海,尽管有25家指定影院为电影节辟出固定档期,但《建党伟业》的空降依然显示出强劲的票房吸金能力。
  15日18时不到,《建党伟业》开场前5分钟,上海市中心和平影都2号厅已座无虚席。由于这座影院拥有上海市内唯一一块IMAX(3D)商业银幕,一直被视为上海放映进口大片的风向标
  从这家影院的排片表上看,《建党伟业》上映首日的风头,并不逊色于当年《阿凡达》的亮相,伟业的后劲还可能超出最近热映的《功夫熊猫2》。和平影都还在其网站上答复影迷,IMAX版的《建党伟业》2天后就将推出。
  2年前的《建国大业》获得4.15亿元票房的佳绩,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已是奇迹。两年过去,中国城市银幕总量已增加到6200块,中国电影人和观众也更有底气。在大业之后,《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的表现一步步登上新台阶,前者达6.6亿元,后者甚至超过了7亿元。《建党伟业》导演黄建新保守预估,伟业的票房将超过大业
  占全国院线约十分之一市场份额的上影联和院线对《建党伟业》的票房预测乐观。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说,比照子弹等商业大片,大业伟业的主旋律题材曾是中国电影市场化过程中的难点,但有了大业的珠玉在前,伟业票房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很大。

不单靠数星星更靠精气神
  比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的时间跨度更大,讲述的历史更为复杂、更难把握,但也更具有史诗气质。黄建新导演在上海说。他认为,数星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影片中能够看到一代革命者的青春朝气,那是演员们的精气神
  《建党伟业》首映当天获得的网评,印证了黄建新的想法。不少网友表示,在数星星的同时,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史书。
  陪母亲去看《建党伟业》的福州网友小点点留言说:老妈在看历史,我在数明星!不过看到五四运动,居然还热血了!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
  武汉网友小悠子感慨:通过今晚(观影),我对近代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网友洁crystal留言:感恩那些为了新中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在片中扮演青年毛泽东的刘烨出生于1978年。他本人坦言,在演出中,自己已经跳出了原来从书本上对伟人的简单理解,而是力图突破自我,塑造一个更贴近年轻人的、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形象。
  不少观众点评,伟业大业的进步还显现在演技上,明星中花瓶少了,多的是老戏骨的实力较量。比如,冯远征饰演的陈独秀、张嘉译饰演的李大钊、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以及陶泽如饰演的张勋,均有精彩表现,令人回味无穷。
  主旋律影片进入百花齐放时代
  比起当年《建国大业》上映时的一枝独秀,《建党伟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主旋律影片百花齐放的时代。
  正在举行的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新问世的中国主旋律片纷纷高调登场。电影节主办方称,这是从未有过的新现象。
  本届电影节上,华人群星参演的《辛亥革命》引来数百中外记者聚焦;描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爱情故事的《秋之白华》赢得阵阵掌声;《钱学森》《百年情书》等则将历史人物细腻的家庭生活、人生际遇逐一搬上大银幕。
  《辛亥革命》导演张黎说,影片的拍摄不是为了一味迎合观众数星星的欲望,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怀和精神。他透露,在9月即将上映的《辛亥革命》中,将展示一个更加立体的孙中山形象,让人们了解他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怀和博爱精神。

《秋之白华》导演霍建起用唯美、浪漫的镜头语言,表现了艰苦环境下共产党人的纯真爱情。他说,挑选窦骁、董洁出演瞿秋白、杨之华,绝不是单纯考虑明星效应,而是对演员实力、剧情发展等综合评估的结果。主旋律题材的处理,也可以拍出文艺片的气质,类型化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曾经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蒋经国而获得好评的青年演员陈坤,又在《建党伟业》中扮演周恩来。首映第一天,不少观众惊叹确实挺像。有网友点评,陈坤把握了周恩来的人物特点,特别是那种坚定的眼神。
  陈坤认为,虽然明星饰演历史名人已成潮流,但演出真人真事其实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形似,至少要神似。
  霍建起分析,时下明星+史诗式的主旋律影片开始多产起来,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若能激起年轻观众重温历史的兴趣,多问几个为什么,那就是一种成功。(新华社上海6月16日专电 记者 许晓青、孙丽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pyyxcs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