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至28日,我随公司机关支部到大巴山干部学院参加了支部组织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活动,活动中我们聆听大巴山干部学院老师对川陕苏区在争取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的专题讲解, 现场参观了当时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首先,我们来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宣传川陕苏区革命文物和历史的专题馆。博物馆坐落在巴中市巴州区城南南龛山半坡上,占地13000余平方米。建筑的陈列大楼、红军石刻陈列廊等共有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陈列大楼上方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十个红色大字,在创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苏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全苏区城乡,到处可见父子参军,夫妻参军的动人场面,他们前仆后继,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肩负着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任务。通江当年23万人口,有4.8万人参加红军,10万多人参加地方武装和民众组织,先后有5万余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后,我们来到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将帅碑林占地20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1993年建成以来,共收集、收录红军将士、烈士名录13.8万人;共嵌碑4280余块,红军个人纪念单碑3280块。碑林里有11尊在巴中战斗过的将军的塑像,李先念、徐向前、陈昌浩等10位将军立在台阶上,一齐面朝北方。大家跟随讲解员,认真聆听讲解,仿佛穿越到了当时的岁月,看见了英烈们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和敌人斗智斗勇,浴血奋战的英姿和不畏,心中油然生出了敬仰之情。
28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我们向红四方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追忆红色历史的记忆,感受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我们听烈士陵园的守墓人讲故事,继承红军志,缅怀先辈情;我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歌声抒发革命激情和对先辈的敬意。
通过这次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的教育培训活动,我不但对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起源、建立发展、开辟红色交通线等重要事件有了深入的了解,更直观的看到了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一定要学习继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