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学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这部著作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指南,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方案。因此,学习这部最新著作就要拿出学习新教材的韧劲,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人们工作及生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这是由信仰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动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预料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人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并在社会生活的变动甚至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自己的信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