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十八洞村》观后感——吴岱益

[日期:2017-11-03] 来源:第三支部  作者:第三支部 [字体: ]

《十八洞村》以少数名族为题材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大背景下,由影片中的两条村通知拉开了序幕。影片开始,将长镜头给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的插了秧的大片梯田,随后又多次给了雄鸡以特写,故事中,坚持务农的男主人公杨英俊,因为孙女“小南瓜”患病,并且自己坚持在家守护农田,最后成了村里贫困户。而这些情况正是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的贫穷问题的形象缩写。

中国人对于土地的依恋,缘于内心对于传统和文化的坚守。《十八洞村》在看似非常“主旋律”的剧情之下,包裹着人与土地的深层次关系。土地不再是束缚农村发展的枷锁,而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真实载体。

在影片中,农民不再是符号化的政治观念或者历史背景,而是作为有血有肉的独立个体出现在银幕之上。他们真实体验着由时间带来的内在和外在的变革。《十八洞村》与以往农村题材影片的差别,即是用散文化的电影语言抒写出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既不沉溺欢喜,亦不回避悲辛。相对于外在的世界变化,《十八洞村》更关心人内在的情感张力。由此,影片散发出清新、质朴、唯美的文艺气质,充满了浪漫与诗性。

旗在动,风也在动,人心更在动。在充满变革的时代里,诗意与温情依然是《十八洞村》这部影片一脉相承的主旨。时光悠悠,坚守内心的一方天地,以纯真,以温婉,以静默,点亮每一个人心头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灯盏。多数人都希望在有限时间内为社会、为人民奉献出个人的最大价值。尽管我们大多有“想干事”的决心,但若做到“能干事、干成事”就需要将自身精准分析。若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应该明确在现阶段、现处境下,最应该做的、并且最能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精准发力,最终自然有所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