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喋血孤城》观后杂记

[日期:2010-08-27] 来源:  作者:李骅 [字体: ]

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将抗战初期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于是有了电影《血战台儿庄》,我第一次看到了和书本上不一样的国民党军队,第一次看到了和书本上不一样的川军。

从书本上了解那段历史是看了台湾作家邓贤1991年的《大国之魂》,第一次知道了中国远征军,知道了史迪威、孙立人、杜聿明、戴安澜……

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统计,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

吴强在长篇小说《红日》的“修订本序言”里描述的“张灵甫这个匪徒,……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为了传之后世和警顽惩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面貌,……”。同样是这个张灵甫,位列国民党抗战十大名将第九位,他参与的万家岭战役,灭日寇数以千计,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2010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以八年抗战史上最惨烈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战役——常德大血战为背景的《喋血孤城》全国公映,该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和湖南楚城影视文化制作有限公司携手打造。总投资额5000万人民币。

常德会战,时间自1943112日到1224日,历时52天,其中余程万率第57师在常德城内死守了16天(1118日涂家湖的枪声,到123日常德失守),8000人战至83人。电影《喋血孤城》所涉及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

就影片本身来说,《喋血孤城》算是国产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战争场面之惨烈,尚属国产电影少见,影片投资虽然并不大,但通篇显示本片制作严谨态度诚恳。影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对大日本蝗军军人的刻画上,丰富的人物个性嫁接在侵华日军身上,甚为可信。《喋血孤城》中三个主要的鬼子形象很有“型”,穿着日军制服,很有一种军人的气质。一者智慧超群,善用计谋;一者凶残冷酷,不择手段;一者则是勇士,文武兼备。

《喋血孤城》在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的基础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作为电影作品来说,难得的少了浮躁多了认真,作为纯爷们的电影,《敢死队》和《喋血孤城》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两片一比较,就只觉得《敢死队》那帮大伯级的型男只是在耍宝了。

目前国内的影视作品,反复使用同样的素材拍不同版本的作品的情况层出不穷,记者爆料,从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立项公示里看到,明年题材撞车的影视作品数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3队杨家将、2个李小龙、3部封神榜、4个孙悟空、4位关云长、2位白娘子……其实我们有很多题材是可以触碰,可以展现的,也不知现在的导演、编剧是不愿为之、不屑于为之还是别的......

由于档期等因素的影响,这部本年度还算佳作的电影作品没能展开上映即告下片,作为做业务的我来说,心中甚憾。

 


这段时间对张灵甫很感兴趣,大概源于李幼斌的《红日》。不过,李幼斌饰演的张灵甫,总体上显得土气与假气。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女士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回忆道:“张灵甫高大英俊,身高1.87米,那一身美式军装一穿,很吸引人。”而李幼斌在身形、气质上与张灵甫相去甚远。她直言,自己对于李幼斌演张灵甫感到很失望,“第一,李幼斌现在比张灵甫当时要老;第二,他的形象的确不适合演张灵甫,更适合演八路军。”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就笑喷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qslh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