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这一次学习我看了两次,一次是二支部组织在太平洋影城(金沙店)观影,第二次是在省公司领导组织在太平洋影城(春熙店)观影,该部影片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脱贫战争”。
坚持务农的男主人公杨英俊,因为孙女“小南瓜”患病,并且自己坚持在家守护农田,最后成了村里贫困户。当自己变为贫困户后,反而不高兴,认为家里的情况没有那么娇情。但这也是现实情况以及科学的判断他们家的确属于贫困户。作为一名老革命同志,的确不愿意看到这一面。一向少言寡语的管理家庭固有财产的杨妻多次说了一句话:“她(小南瓜)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管他一辈子。她活50岁,我们就活100岁;她活100岁,我们就活150岁。”这不正是习总书记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生动诠释啊。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杨英俊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本村及懒惰的家人一起进行“脱贫战争”。
扶贫,并不只是“靠输血”,这种表面的物质支持只会让影片中杨英栏(杨懒)一类人在被评为特困户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正脱贫,要靠影片中基层干部小王那样为杨家找到“土地”、林场守护员“种老稻谷”、“回家开网店”等精神上的脱贫,以达到“自造血”,从而真正摘掉贫困这顶帽子。
除了脱贫,影片中提及的矿渣,警告了我们要爱护环境,破坏环境就会像杨懒那样得不偿失;对于“种老稻谷”、“开网店”等这类创新精神,导演也是大力提倡,有了创新,才会有影片中十八洞村后来的一片繁荣;而像片中多次提及的“苞谷酒”,这恰恰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做事勤劳,待人热情,对困难不屈服。有了优秀的传承,才会不忘初心。正如五粮液人传承着“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
“十八洞村”孕育了“杨家人”的立志,立身,立行,“杨家人”抒发了“十八洞村”的灵气;
中华大地孕育了华夏儿女的自强不息,华夏儿女便会为富国强军的“中国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