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读书心得——第二支部 郑磊

[日期:2015-10-27] 来源:第二支部  作者:郑磊 [字体: ]

 

       周末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也贯穿了全书,成为整个故事的脉络。幼年时期,哈桑对于阿米尔来说,是忠心耿耿的跟班,也是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家境优越的阿米尔,无法真正把哈桑这个仆人家目不识丁、出身低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

       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传统活动,而哈桑一直都是阿米尔的骄傲,他总是能够帮助阿米尔获得冠军。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高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愉快地去帮阿米尔追风筝,阿米尔一如既往地期待着哈桑的归来,却迟迟没有见到。在去寻找哈桑的途中,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哈桑遭遇人生中的奇耻大辱,因为不肯交出阿米尔期盼的风筝,哈桑被被几个坏孩子强暴了,而阿米尔一步都不敢上前。

       事情发生后,阿米尔被自己的懦弱和懊恼折磨,他无法面对哈桑,终于他向父亲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面对这样的谎言,哈桑并没有做出任何否认,只是坚持离开了。

       911事件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优越的家境已成为过去,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决定替哈桑承抚养他。一日,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去放风筝,这一次,他听到自己在对哈桑的孩子说着当年哈桑对自己所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纠缠在阿米尔心头多年的重担,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没有虚矫赘文,也没有无病呻吟,只有深厚的文学功力,悲悯描绘阿富汗人和阿富汗文化。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风筝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小说的最后,我看到这样一段描述。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合起小说,我仿佛看见了,我心中的风筝。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szzl | 阅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