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安市委、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摄制的20集大型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故事》,以邓小平同志的遗物为载体,生动表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本次观摩的三集从革命友情、亲情入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之前读过大部头的《邓小平时代》,对一些历史事件是熟悉的。而在银幕上看到那些画面,仍然唏嘘。
美国前总统卡特对邓小平的的描述是:聪明、强硬、机智、坦率、勇敢、有风度、自信且友好。
通过书本和银幕,我对伟人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坚定、果敢、善于倾听、务实、平易近人、心中充满了爱,对祖国的爱,人民的爱,家人的爱。
不管遭遇什么挫折,对信仰一如既往的坚定不移,对党的领导从不动摇。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明确“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邓小平时代》中曾写道:邓小平在描述执政党的理想角色时,听上去更像一个西方的企业主管。
记录片中二位老人照顾残疾的儿子,儿子由于得到父亲很好的照顾,没有长褥疮。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父亲,一个深爱自己家人的父亲。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当谈到中国的对外方针时,李光耀说,中国必须停止革命输出。邓小平停顿片刻后突然问:“你要我怎么做?”这倒让李光耀吃了一惊,他就大胆地说:“停止马共和印尼共在华南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李光耀后来回忆:“我从未见过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尽管邓小平当时已经74岁,但当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还是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邓小平曾说,他要人们记住一个真实的他。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据悉,该记录片即将在央视播出,期待全集的播出让我们看到更多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鲜明的革命风格、高尚的品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