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写一篇看片心得的,按道理最真实自然的感受是在观映后第一时间涌出的。但是,期间被出差、小朋友生病等各种拉杂琐事搞的一拖再拖,然后这观映感受就在心里持续酝酿发酵,反而衍生出各种其他味道。
20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故事》过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以邓小平的遗物为载体,充分运用影视、照片、第一手资料和档案等,尤其是一些首次公开披露的资料,解密邓小平遗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基调真实细腻抒情柔软。不知道是因为那天放的三集都是偏感性的片段,还是其实整片都是在探索一条温情路线,总之我记得那天我哭了,我旁边的人儿也哭了,看完出来的时候天淅淅沥沥的下着雨。
支部有同志也写了感受,从来我们只看到了邓小平做为政治家改革家挥斥方遒雄韬伟略的一面,是这个片子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如此真实的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邓小平不仅是一位胸襟开阔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充满人情味的老人”。与周总理的革命友谊,两个男人之间的信任与扶持;与儿子的血浓于水,一句“我也买一套给朴方,其他的我就不管了”直戳心头;香港问题的决不妥协,至死也未达成的遗憾心愿。没有歌功颂德艺术美化,有的只是真实记录,细节描白。
我不禁又想远了些。寻常人只看到伟人的“身后名”,不曾知其“身前苦”。周总理也好,邓小平也好,其实都是极具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他们坚定、隐忍,更难的是在任何艰苦的逆境下都能不动摇不妥协不抱怨不绝望,像青松一样屹立。很多事情,坚持一日一年,容易,坚持一辈子,很难。
周总理一生未育,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人民。邓小平膝下有子,但也甚少陪伴照顾。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他的子女来说,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他为数不多的关切言语就是最好的陪伴和教导。所以,邓朴方成就了他的残疾人事业,也成就了他自己。
而对于香港问题,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是毫不妥协坚持2年,可是对香港人民却又是那么有耐心。卓有远见大开大合的人原来同时也可以这般和风细雨温婉绵长,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情商。
我亦为人母,也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在扮演多重的社会和家庭角色。于是乎,我也应该笃定的告诉自己:人生路上,要守得住信仰,耐得住逆况,为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应该不动摇不妥协不抱怨不绝望。因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同时,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也终会有一天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