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兰辉》,看过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影片《兰辉》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北川县已故副县长兰辉的感人事迹。
身为北川县党政办主任,在“5.12”特大地震中,母亲和嫂子均不幸罹难,兰辉同志强忍悲痛,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之中;
身为北川县副县长,兰辉却在北川悬崖间的天路上奔走了24万公里,将震后北川90%以上道路桥梁被毁,交通全部瘫痪的难题改造成全县通车里程1800公里,大山深处12个乡镇10万群众走上水泥路的如今美景。
身为一名副县长,他不顾患病之躯,亲自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如此拼命工作?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责任担当,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选择。地震中家人离世,兰辉却依旧奋战在第一线;家境不宽裕,他还是先后帮助近200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身为领导干部,妻子却只是临时工。在群众眼里,他是“人生的导师”;在上访群众眼里,他是“朋友县长”;在残疾青年眼里,他是可信赖的“兰叔叔”,他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摸着良心行事”。基层的天地大、舞台宽,基层干部对百姓的感情越深,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越重。“天灾无法避免,但人祸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生,不能因我们的工作不努力、不尽责而对群众造成伤害。”这是兰辉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兰辉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将以兰辉精神为“尺子”,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对人民群众深怀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我看完影片后最深的感觉。中央号召大家向兰辉学习,不仅是对兰辉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要求、一种期待。特别是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这既是对“兰辉精神”的充分肯定,更为我们剖析党性修养、查摆作风问题提供了一面最好的镜子,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当好为民的楷模、务实的标杆、清廉的表率立起一个追赶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