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建成发展水平更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当时没有使用“人均”一词,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这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十二五”规划,是能否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5年,即决定着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能否如期实现。
突出“主题”,贯穿“主线”
根据《建议》,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第一,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建议》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贯穿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中国经济能否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等等。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解决难题的唯一途径,华丽转型就是贯穿发展与改革等一切活动的主线。
中国经济转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经济制度变迁。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
二是指经济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三是指经济模式转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