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内形成的拥护列宁的多数派政党组织。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11月发动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98年成立后,尚未制订出党章和党纲,党的组织也不够成熟。遂于1903年7月至8月间先后在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是通过党纲、党章和选举党的中央机构。大会主席团主席由普列汉诺夫担任,列宁担任副主席。
代表们在党纲、党章等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从而分裂成两大派别。由于列宁的坚持,党纲中写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文。讨论党章时,在入党条件问题上出现尖锐分歧。列宁主张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参加党内某一组织者,皆可成为党员。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些人反对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作为入党条件。结果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成员时,以列宁为代表的一派赢得多数选票,被称为布尔什维克。
相对的,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一派则的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的俄文译音)。
布尔什维克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列宁、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主张立即进行无产阶级起义,夺取国家政权,用强力接收工业、土地、自然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办法,以加速社会主义的来临。
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上把孟什维克开除出党。
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
1925年改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
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