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理念促经营 狠抓原创出精品 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 2008年是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从无序到有序的一年,从无主营业务到创建品牌的一年,也是从年年亏损到盈利的一年。我社以“调整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推进内部改革”为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业务部门公司化进程,逐步完成从事业型管理方式向企业型管理方式的过渡,使事业型管理人才变为企业型管理人才,不仅为我社全面企业化、市场化奠定基础,而且扭转了出版社年年亏损的局面。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针对多年亏损带来的人心涣散、管理无章状态,出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学习借鉴先进成功的管理制度和企业化经营管理经验,一年来不断建章立制,整合部门,调整人员,基本完成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实现了面目一新的跨越。 在经营工作中,我社根据业务需求设立部门,聘用部门负责人,确定工作岗位,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定目标。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既在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也使经营好的部门和人员得到了实惠,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激发了创造性,使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一是将出版发行部改名为出版发行分公司,使该部门在运行上更加灵活,也是向现代企业化运作方式过渡的一种新尝试。因管理方式的变化,明确了责任和目标,促使全体职工更加努力工作,使出版物数量和音像制品发行量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是加强拍摄制作中心的源头作用,强调服务意识,不断发现新的拍摄题材,为原创出版物提供基本素材。在积极开发市场,完成经营目标任务的同时,还要尽心尽力完成好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拍摄制作任务,搞好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我社主办的《银幕内外》杂志长期以来经营风险较大,管理上也存在很大难度。为此,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对杂志社负责人以目标考核方式落实经营管理工作,既落实了目标责任,又加强了内部管理,现已正式按此种方式实施。 另外,出版社充分利用省电影公司团队资源,精简了重合部门,减少了行政人员,大大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 二、创新经营、开拓市场,抓好原创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没有特色不开店”。总结查找亏损的原因,创新经营是我社唯一的发展之路。我社从清理川剧录像库存资料入手,精心挑选出10部短小搞笑的川剧剧目,在四川省电影公司大力支持下,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制作了《川剧数字电影》,使川剧以数字电影方式走进了农村市场,让千千万万四川农民看到了精品川剧,为20年来省委、省政府苦心振兴川剧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12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的“三下乡”活动开创了电影“送戏下乡”的先河。省委宣传部在经费上给予了支持,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这一创新经营的结果使我社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开拓市场是企业永恒主体,我社在面向传统和新兴音像市场的同时,还积极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为大局服务。地震期间,我社倾全力为省文化厅收集、录制和采编了大量文化系统抗震救灾音像资料。在震后的第一时间,就派员深入灾区第一现场进行记录、编辑文化系统受灾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加班加点、精心制作了《文化系统抗震救灾片》、《震不垮的脊梁》和《禹羌文化》等音像作品,为“重建家园,文化抚慰”做出了贡献。 我社长期以来业务上的不作为,导致手中没有节目资源,没有市场资源,所以如何打破两个“资源”瓶颈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理清我社拍摄制作和出版发行业务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的开发具有我社特色的原创产品。 为此,我社决定,利用我社音乐编辑部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