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居于引领地位,是灵魂,是核心。而这个灵魂和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党中央提出了几大战略、举措和部署: 首先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其次是“五大发展”的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再次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那么,拿什么支撑这些战略、举措、部署呢?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再加上原来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共同构成了推动区域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支撑。 但是,实施这些战略必须认清形势,明确背景。那么,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形势? 什么背景呢? 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全面地研究了我国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世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出发,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这就是我国国情、背景、面临的新形势。 这样,背景明确了,就是新常态。那么,什么是新常态呢?2015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进一步对新常态的内涵、特征作了分析。归纳一下,新常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转入了新阶段,由近两位数的高增长逐步转入中高速增长。 二是发展方式的转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规模扩张型、速度规模型发展模式,把速度加快规模增大看成主要目标。 三是动力转换。在 30 多年粗放式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发展动力主要是要素投入驱动。一是资源投入,拼资源,高耗能。二是劳动投入,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近两亿农民工。三是资金投入,内外举债,赤字财政,招商引资。四是政策投入,大量的优惠政策,许多优惠的非国民待遇,吸引了许多要素投入。五是土地投入,某些地方几乎不计成本,甚至出现了对土地的掠夺性投机买卖行为,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无效投放。六是生态环境投入,造成了对生态环境许多不可修复性破坏。这种单一的要素投入驱动动力在现实中确实不可持续了。 为此,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引领新常态。 那么,如何适应?如何引领呢?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即我们耳熟能详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 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的本质与生命,更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我国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唯一选择。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代的全球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当今的先进国家是创新型国家,当前的一流企业是创新型公司。 其次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协调发展要解决发展的平衡性问题。 第三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要解决发展的资源循环、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第四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开放发展要解决我国与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和谐共赢问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应对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汲取促进我国发展的最大动能。 第五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就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问题,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我们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