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理解 李洪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因此,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是基础。只有把学习这个基础打牢了,才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一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由于坚持这样的理论传统,才形成和不断发展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形态,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统,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理论的与时俱进同实践的与时俱进,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历史进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最好坚持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国情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凭空发展。理论的源泉是实践,而实践的基础是国情。关于基本国情的判断,是我们党基本理论形成的根本依据。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判断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整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确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胜利地开创和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许多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我们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艰苦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